Wuxi Physico-chemical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Association
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LEARNED RESOURCEFUL ,TIMES

  
  
 培训通知  PERSONNEL TRAINING
理化检验培训
2018第4期刊版本
来源: | 作者:wxzlxh | 发布时间: 2019-11-19 | 5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江苏理化无损检验 通讯

江苏·无锡

2018年第4

主管江苏省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无锡理化无损检验协会         

      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鉴定江苏省鉴委会

协办: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

 

 

编委会成员

 

 钱华新

副主编 夏国华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计建红   孔建伟    石秀东    庄明福   陆明昌    吴世锋    沈永祥   沈雪明          徐宏良   徐年宝      

 

 无锡钱桥钱胡公路510

 214151

 0510-83201060   

        0510-83201706

 0510-83201060  

 站:http//:www.wxzlxh.com

 行业刊物 . 免费赠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通知

国办发〔2018〕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国务院决定将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的名称改为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

(一)组成人员。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协调小组组长,国务委员王勇担任副组长,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肖捷担任副组长兼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丁向阳、陆俊华,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林念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田学军,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辛国斌,公安部副部长王小洪,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党组成员甘藏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国强,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党组成员兼国家口岸办主任张广志,税务总局副局长任荣发,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副局长马正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专家组组长陈进玉。

(二)主要职责。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在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统筹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拟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协调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督促各地区各部门落实改革措施,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和社会创造力。

协调小组下设精简行政审批组、优化营商环境组、激励创业创新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改善社会服务组5个专题组和综合组、法治组、督查组、专家组4个保障组。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

二、协调小组各专题组及主要职责

(一)精简行政审批组。

组长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学东担任,副组长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陆俊华、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司法部党组成员甘藏春、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担任。

负责牵头推进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放权方面,协调推进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等管理事项,继续清理精简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等事项,推行区域评估、联合评审、并联审批等。监管方面,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审核并督促落实取消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服务方面,协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打造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优化营商环境组。

组长由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担任,副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刘国强、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兼国家口岸办主任张广志、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能源局副局长綦成元、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担任。

负责牵头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竞争新优势。放权方面,推进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促进民间投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监管方面,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服务,全面推行依清单收费,完善收费监管制度,持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服务方面,加强产权保护,推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水电气暖、银行等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提升服务质量效率。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三)激励创业创新组。

组长由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担任,副组长由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担任。

负责牵头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放权方面,协调推进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创新,赋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监管方面,对新兴产业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服务方面,协调推动各类主体融通创新,破解创业创新融资难题。改革分配机制,健全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就业和技能服务,完善对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措施。

(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组。

组长由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担任,副组长由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税务总局副局长任荣发担任。

负责牵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放权方面,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推行简易注销改革。监管方面,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规范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权。服务方面,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强化标准体系,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

(五)改善社会服务组。

组长由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担任,副组长由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公安部副部长王小洪、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司法部党组成员甘藏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医保局副局长李滔担任。

牵头负责协调推进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社保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放管服”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放权方面,协调推进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调动市场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监管方面,强化对政府窗口服务的监督,加强公共服务质量监管。服务方面,简化优化民生事项办理流程和手续,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项异地联网办理。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模式,增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效应。

各专题组的日常工作由组长单位承担。各专题组负责调查研究本领域社会反响大、群众意见集中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对重点难点问题合作攻关,提出改革建议。各专题组的改革建议可在请示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后,按程序提交协调小组会议审议。专题组的职责和组成可根据工作需要调整。

三、协调小组各保障组及主要职责

(一)综合组。

组长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陆俊华担任。

负责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沟通协调各专题组、保障组工作,联系地方“放管服”改革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向协调小组提出工作建议;收集汇总相关信息资料,编发工作简报;联系主管部门组织媒体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二)法治组。

组长由司法部部长傅政华担任。

负责对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措施进行法律审核,及时提出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方案,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及时将成熟的改革经验制度化等。

(三)督查组。

组长由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国办督查室主任高雨担任。

负责督促检查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核查督办各专题组提出的部门和地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有关改革反映强烈的问题。

(四)专家组。

组长由陈进玉同志担任。

受协调小组委托,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开展理论研究,提供政策咨询,对重点改革事项进行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地提出意见建议。

协调小组成员和各专题组、保障组组长、副组长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书面向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由综合组按程序报批。

四、有关要求

(一)协调小组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的统筹指导和督促落实作用。各专题组和保障组要根据职责分工,细化分阶段重点工作,制定可量化、可考核、有时限的目标任务。对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问题,要加大研究协调力度,及时督促解决,推动各项改革协同配套、整体推进。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地方部门典型经验做法。

(二)国务院各部门要自觉扛起改革重任,做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表率,涉及本部门的改革任务要及早落实,该放的权坚决放,该办的事加快办,该服务的服务好,主动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支持地方先行先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亲自抓好部署、协调和落实。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推进机制,因地制宜,锐意探索创新,创造更多管用可行的“一招鲜”。要主动对标先进,相互学习借鉴,形成竞相推进改革的生动局面,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

2018年7月19日

钢中常见显微组织的鉴别

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    钱华新

 

理化检验中金相分析检验技术人员热处理工艺技术指导的基础知识,各位检验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好热加工工艺,就能够应用好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该材料由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和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与培训指导老师进行组织汇编,供理化检验金相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提高教程。

魏式组织、贝氏体(其中又分为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奥氏体、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回火李氏体。现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组织的基本形态,以便在实践中加以区别。

铁素体:

金材料bcc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铁素体软而韧,硬度为30~100HB。在碳钢中它是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碳在α-Fe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随钢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铁素体500X 轧制电工纯铁                铁素体500X退火状态

渗碳体

是铁和碳的化合物,Fe3C,其含碳量为6.69%,在合金中形成(Fe,M)3C,渗碳体硬而脆,硬度为800HB。在钢中常呈网络状、半网状、片状、针片状和粒状分布。

  

网状渗碳体200X                   针状渗碳体200X 魏氏组织

        

网状、粒状、三次渗碳体500X                粒状渗碳体500X                             

珠光体

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它是钢的共析转变产物,其形态是铁素体和渗碳体彼此相间形如指纹,呈层状排列。按碳化物分布形态又可分为片状珠光体和球状珠光体二种。片状珠光体又可分为粗片状、中片状和细片状三种

 

片状珠光体200X

球状珠光体

是经球化退火获得,渗碳体成球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渗碳体球粒大小,取决于球化退火工艺,特别是冷却速度。球状珠光体可分为粗球状、球状和细球状和点状四种珠光体  

 

       

                     球状珠光体500X


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加热时因过热而形成粗晶,冷却时又快,故铁素体除沿奥氏体晶界成网状析出外,还有一部分铁素体从晶界向晶内按切变机制形成并排成针状独自析出,这种分布形态的组织称为魏氏组织。过热过共析钢冷却时渗碳体也会形

成针状自晶界向晶内延伸而形成魏氏组织。

 

粗晶魏氏组织200X

           

粗晶魏氏组织铁素体200X

贝氏体

是钢的奥氏体在珠光体转变区以下,Ms点以上的中温区转变的产物。它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织的机械混合物,但形态多变,不像珠光体那样呈层状排列。从形状特征来看,可将贝氏体分为羽毛状、针状和粒状三类。

1、上贝氏体特征是:条状铁素体大体平行排列,其间分布有与铁素体针轴平行的细条状(或细短杆状)渗碳体,呈羽毛状。

 
羽毛状贝氏体500X

2、下贝氏体呈细针片状,有一定取向,较淬火马氏体易受侵蚀,极似回火马氏体,在光镜下极难区别,在电镜下极易区分;在针状铁素体内沉淀有碳化物,且其排列取向与铁素体片的长轴成55~60度,下贝氏体内不含孪晶,有较多的位错。     

  

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及少量羽毛状马氏体200X          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200X

3、粒状贝氏体:外形相当于多边形的铁素体,内有许多不规则小岛状的组织。

当钢的奥氏体冷至稍高于上贝氏体形成温度时,析出铁素体有一部分碳原子从铁素体并通过铁素体/奥氏体相界迁移到奥氏体内,使奥氏体不均匀富碳,从而使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被抑制。这些奥氏体区域一般型如孤岛,呈粒状或长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在连续冷却过程中,根据奥氏体的成分及冷却条件,粒贝内的奥氏体可以发生如下几种变化。

1)可以全部或部分分解为铁素体和碳化物。在电镜下可见到弥散多向分

布的粒状、杆状或小块状碳化物。

2)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在光镜下呈综黄色

3)仍保持富碳奥氏体

      

粒状贝氏体200X

 

空冷贝氏体钢500X(左)& 空冷贝氏体钢200X(右)

奥氏体

在碳钢(或合金钢)中,奥氏体是碳(和合金元素)固溶于γ-Fe的固溶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它是高温相。在碳素或合金结构钢中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其他相。只有在高碳钢和渗碳钢渗碳高温淬火后奥氏体才能残留在马氏体的间隙中存在,不易受侵蚀呈白色。

  
奥氏体200X                          T12钢淬火后残A 500X

 

          

                     20CrMnTi渗碳淬火M+残A+K 400X

马氏体

是碳(合金元素)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是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在Ms与Mf点之间的切变方式发生转变的产物。

这时碳(和合金元素)来不及扩散只是由γ-Fe的晶格(面心)转变为α-Fe的晶格(体心),即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奥氏体)转变为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故马氏体转变是“无扩散”的。

根据马氏体金相形态特征,可分为板条状马氏体(低碳)和针状马氏体。

板条状马氏体,

又称低碳马氏体。其基本特征是:尺寸大致相同的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领域与领域之间位向差大,一颗原始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几个不同取向的领域。

由于板条状马氏体形成的温度较高,在冷却过程中,必然发生自回火现象,在形成的马氏体内部析出碳化物,故它易受侵蚀发暗。

  

20#钢低碳马氏体500X             低碳马氏体晶粒呈一定角度相交10000X

针状马氏体

又称片状马氏体或高碳马氏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片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大小受到限制,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则。针状马氏体按一定方位形成。在马氏体针叶中有一中脊面,碳量越高,越明显,且马氏体也    

  

粗针状马氏体+残A+颗粒状K 500X    过热粗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粗针马氏体有中脊线和小裂纹1000X       

回火马氏体:

马氏体经低温回火后,自马氏体中析出ε-碳化物,是无规则分布,故仍具有马氏体针状特征。仅比淬火马氏体易受侵蚀变暗。

回火屈氏体

淬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产物,其特征是:马氏体针状形态将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含铬合金钢,其合金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较高,故仍保持着针状形态),析出的碳化物细小,在光镜下难以分辨清楚,只有电镜下才可见到碳化物颗粒,他极易受侵蚀而使组织变黑。如果回火温度偏上限或保留时间稍长,则使针叶呈白色;此时碳化物偏聚于针叶边缘,这时钢的硬度稍低,且强度下降。

  
回火针状屈氏体500X                保持马氏体位向布的索氏体500X

淬火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其特征是:索氏体基体上布有细小颗粒状碳化物,在光镜下能分辨清楚。这种组织又称调质组织,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铁素体上的细颗粒状碳化物越是细小,则其硬度和强度稍高,韧性则稍差些;反之,硬度及强度较低,而韧性则高些。

 

保持马氏体位向的回火索氏体15000x,基体铁素体,白色颗粒为碳化物    保持马氏体位向布的回火索氏体500X

  参考文献: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学报。

            2.江南大学,机械材料学院材料科学学报。

3.江苏理化无损检验通讯杂志

 

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江苏容大材料腐蚀检验有限公司  贾任萍

 

热处理知识金相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础,各位检验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好热加工工艺,就能够应用好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该材料由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和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与培训指导老师进行组织汇编,供理化检验金相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提高教程。

模具钢材料要热处理是做好模具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你的模具钢材料热处理做不好,何谈有一个完美的模具呢?

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模具热处理缺陷原因和如何预防

    模具钢材料的热处理包含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及表面强化处理。通常热处理缺陷是指模具在最终热处理过程中或在以后的工序中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如淬裂、变形超差、硬度不足、电加工开裂、磨削裂纹、模具的早期破坏等。下面作较细致的分析。

模具钢材料的大型模具的感应碎火

1.出现淬火裂纹的因素:

淬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①形状效应,主要是设计因素造成的,如圆角R过小、孔穴位置设置不当,截面过渡不好。

②过热(过烧),主要是由控温不准或跑温、工艺设置温度过高、炉温不均等因素造成,预防措施包括检修、校对控温系统,修正工艺温度,在工件与炉底板间加垫铁等。

③脱碳,主要由过热(或过烧)、空气炉无保护加热、机加余量小,锻造或预备热处理残留脱碳层等因素造成,预防措施为可控气氛加热,盐浴加热,真空炉、箱式炉采用装箱保护或使用防氧化涂料;机加工余量加大2~3mm。

④冷却不当,主要是冷却剂选择不当或过冷造成,应当掌握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或回火处理。

⑤模具钢组织不良,如碳化物偏析严重,锻造质量差,预备热处理方法不当等,预防措施是用正确的锻造工艺和合理的预备热处理制度。

2.出现硬度不足的因素:

出现硬度不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①炉或进入冷却槽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应该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装炉时,工件间隔合理摆放均匀,分散入槽,禁止堆积或成捆入槽冷却。

②淬火温度过高,这是由工艺设置温度不当或控温系统误差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

③过回火,这是由回火温度设置过高、控温系统故障误差或炉温过高时入炉造成,应当修正工艺温度,检修校核控温系统,不高于设置炉温装入。

④冷却不当,原因是预冷时间过长,冷却介质选择不当,淬火介质温度渐高而冷却性能下降,搅拌不良或出槽温度过高等,措施:出炉、入槽等要快;掌握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油温60~80℃,水温30℃以下,当淬火量大而使冷却介质升温时,应添加冷却淬火介质或改用其它冷却槽冷却;加强冷却剂的搅拌;在Ms+50℃时取出。

⑤脱碳,这是由原材料残留脱碳层或淬火加热时造成,预防措施为可控气氛加热,盐浴加热,真空炉、箱式炉采用装箱保护或使用防氧化涂料;机加工余量加大2~3mm。

3.出现变形超差的因素:

在机械产品的制造中,材料热处理的淬火变形是绝对的,而不变形才是相对的。换句话说,只是一个变形大小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热处理过程中马氏体相变具有表面浮凸效应。预防热处理变形(尺寸变化和形状变化)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不得不依靠经验加以解决。这是因为不仅钢种和模具形状对热处理变形有影响,不当的碳化物分布状态及锻造和热处理方法同样会引起或加剧,而且在热处理诸多条件中,只要某一条件发生变化,钢件的变形程度就会有很大变化。尽管在相当长时间还主要靠经验和试探法去解决热处理变形问题,但正确掌握模具钢材锻造、模块取向、模具形状、热处理方法与热处理变形的关系,从已经积累的实际数据中去把握热处理变形规律,建立有关热处理变形的档案资料,却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

4.出现脱碳情况的因素:

材料出现脱碳是由于钢件在加热或保温时,因周围气氛的作用,使表面层部分的碳全部或部分丧失的现象和反应。钢件的脱碳不仅会造成硬度不足、淬裂和热处理变形及化学热处理缺陷,而且对疲劳强度、耐磨性及模具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5.出现放电加工引起的裂纹

模具钢材料在模具制造中,采用放电加工(电脉冲及线切割)是越来越普遍采用的加工方法,但随着放电加工的广泛应用,其引起的缺陷也相应增多。由于放电加工是借助于放电所产生的高温而使模具表面熔化的加工方法,因此,在其加工表面形成白色的放电加工变质层,并产生800MPa左右的拉应力,这样,在模具的电加工过程中常出现变形或裂纹等缺陷。因此,采用放电加工的模具,必须充分掌握放电加工对模具钢材的影响,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热处理时的过热和脱碳,并进行充分回火以降低或消除残留应力;为了充分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要进行高温回火,因此应采用能承受高温回火的钢种(如DC53型、ASP—23、高速钢等),以稳定的放电条件进行加工;放电加工后,作稳定化松驰处理;设置合理的工艺孔、槽;充分消除再凝固层,以便在健全的状态下使用;利用矢量平移原理,对切割前哨已集中的部分内应力切通引流分散释放。

6.出现韧性不足的因素:

金属材料韧性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淬火温度过高,且保温时间过长引起晶粒粗化造成的,或由于没有避开回火脆性区进行回火。

7.出现磨削裂纹的因素:

模具钢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当工件在热处理以后材料内部有大量的残留奥氏体时,在磨削热的作用下,发生回火转变,从而产生组织应力,导致工件开裂。其预防措施是:淬火后进行深冷处理或多次重复回火(模具回火一般为2~3次,即使是冷加工用低合金工具钢也是如此),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留奥氏体量。

二、模具钢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经过热处理各金相组织改变

 H13模具钢如何热处理硬度才能达到58℃?

进行1050~1100℃加热淬火,油淬,可以达到要求,但一般热作模具是不要求这么高的硬度的,这么高的硬度性能会很差,不好用,一般在HRC46~50性能好、耐用。

 模具热处理过后表面用什么洗白?

问题补充:一般模具都用油石先打过再拿去渗氮,渗氮回来又要用油石把那一层黑的擦白,再抛光很麻烦,不擦白打不出镜面来,材料有H13 的,有进口的好多种,如果有药水能洗白的话,就可以直接抛光了。

)可以用不锈钢酸洗液,或者盐酸清洗。喷砂处理也可以。磨床磨的话费用高,而且加工量大,有可能使尺寸不达标的。盐酸洗不掉的话,估计您用的是高铬的模具钢?是D2还是 H13?高铬模具钢的氧化层比较难洗掉。用不锈钢酸洗液应该可以,磨具商店或者不锈钢商店都有卖的。

)你们没有不锈钢酸洗膏吗?那种可以。H13这类含铬比较高的模具钢,氧化层是难以用盐酸洗掉的。还有一个办法,模具既然已经油石磨过,表面就是比较光滑的。实际上,可以先只用粗的油石打磨,或者用砂带打磨,之后就去热处理。回来之后再用细油石打磨。也可以用纤维轮先打磨,就可以有效的把黑皮去除,再研磨抛光。 或者喷砂,用800 目的碳化硼做一遍喷砂试试,应该就能够去除黑皮,还不需要化太多功夫重磨。

 热处理厂对金属是怎么热处理的?

热处理厂的设备非常多,炉子大概有箱式炉,井式炉,箱式炉用的最多,很多热处理都可以在这里面处理,比如退火,正火和淬火的加热过程,回火这些常见的热处理。

其实就是一个用电加热的炉子,先将炉子升温到预定温度,然后把工件丢进去,等待一段时间到预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或者在炉子里一起冷却,井式炉一般是作为渗碳处理设备,是一个埋到地下的炉子,工件放进去之后,密封,然后往炉子里面滴入一些富碳液体,比如煤油或则甲醇,然后在高温下这些液体分解成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

淬火池是淬火的场所,就是一个池子,里面有水溶液或者是油,就是箱式炉出来的工件淬火的冷却的地方,一般就是直接丢进去,然后等一段时间捞出来。还有其他的一些设备,比如高频机,就是一个可以将 50 赫兹的工频电变成一个200K 赫兹电流的超大功率的设备,比如常见的有 200 千瓦的最大功率,然后用一个内部通冷却水的铜管做的线圈放在工件的外面,一般几十毫米的工件,几秒种到十几秒的时候你就看到工 件表面变红,表面温度到预定值的时候,然后有一个水套升上来喷淬火液到工件 表面,完成淬火过程。常见的就这些了。

 最近的 Cr12 或 Cr12MoV 的材料热处理和裂了几次了,为什么?

五金模具上的最好将零件尺寸、形状及热处理要求,和你们采取的热处理工艺曲线告之,否则很难讲。 这两种钢是一类,属高碳高铬莱氏体钢,本身就有冷裂倾向。热处理工艺也较复杂。

下面在没有上述资料的情况下谈些我的经验: 950-1000C 淬火,油冷,HRC>58. 为获得热硬性和高的耐磨性,淬火温度增高至 1115-1130C,油冷。 细薄的可空冷,为了减少变形也在 400-450C 盐液冷却。 不要在 300-375C 回火,会降低工具的韧性,出现回火脆性,另外淬后立即回火。高于 1100C 淬火的,在520C 回火 2-3 次。 请注意过高的淬火温度会有脱碳的倾向,为此可在淬火前进行预先热处理--球化退火。

 怎样区分热处理件和没有热处理的工件?

技术问题补充:工人不小心把一个未经热处理的生件和一批调试好的经过热处理的工件混在一起,现在如何把他们区分开来,不要切割工件看金相啊,那样会破坏产品,要急着发货?热处理工艺 30Cr 经正火、再淬火、然后回火,生件是 铸件未经热处理。两者都经过了抛丸处理颜变色分不出来了,还有硬度都是在 35-45 之间了,靠硬度无法区分。

如果也不能通过硬度和热处理氧化色来判别。 建议通过敲击声音来辨别。 铸件和淬火+回火态工件金相组织不同,内耗有差异,通过轻轻敲击,可能能分辨。

 热处理过程中的过烧是什么意思?

指导工艺超过规定加热温度,致使晶粒长大,各项力学性能变坏如脆性变大,韧性下降,容易变形和开裂等等,控制好加热温度可以避免过烧。指钢在固液相线的温度范围内的某一个温度以上加热时, 奥氏体晶界发生了化学 成分变化,局部或整个晶界出现烧熔现象。此时晶界上会富集 S,P等化合物,导致晶界结合力降低,机械性能严重恶化。过烧后钢材不能通过热处理或加工方法补救。

 模具钢材料在淬火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产生原因:

1)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偏析。

2)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存在有机械加工或冷塑变形应力。

3)模具热处理操作不当(加热或冷却过快、淬火冷却介质选择不当、冷却温度过低、冷却时间过长等)。

4)模具形状复杂、厚薄不均、带尖角和螺纹孔等,使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过大。

5)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加热温度过高产生过热或过烧。

6)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后回火不及时或回火保温时间不足。

7)模具返修淬火加热时,未经中间退火而再次加热淬火。

8)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的,磨削工艺不当。

9)模具钢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热处理后电火花加工时,硬化层中存在有高的拉伸应力和显微裂纹。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模具原材料的内在质量

2)改进锻造和球化退火工艺,消除网状、带状、链状碳化物,改善球化组织的均 匀性。

3)在机械加工后或冷塑变形后的模具应进行去应力退火(>600℃)后再进行加热 淬火。

4)对形状复杂的模具应采用石棉堵塞螺纹孔,包扎危险截面和薄壁处,并采用分 级淬火或等温淬火。

5)返修或翻新模具时需进行退火或高温回火。

6)淬火加热时应采取预热,冷却时采取预冷措施,并选择合适淬火介质。

7)应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和时间,防止模具过热和过烧。

8)淬火后应及时回火,保温时间要充分,高合金复杂模具应回火2-3 次。

9)选择正确的磨削工艺和合适的砂轮。

10)改进模具电火花加工工艺,并进行去应力回火。

 怎么进行大型冲压模具的热处理?尤其切边这类模具经常生产有毛刺,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

1) 模具热处理尽量选真空热处理, 以获得最小的变形量。

2)模具可采用拼接结构,分成小块就好热处理了。最好用慢丝割,精度高、光洁度高、变形小。 间隙有保证,毛刺会小的。 看看你的设备精度是否很差。

3)切边毛刺大除了上面的几位提到的,我认为凸模单边受力,强度不够可能 性大。是否凸模太单薄?是否设计靠刀?还有板料热处理后有残余应力,线割后会出现变形,可以考虑较大的线割孔预先铣出再热处理,留3~4mm 线割。

 我用H13钢来做热挤压模具锻造工件是黄铜热处理为45~48°模具直径120mm,高70mm,工作数小时后模具开裂?

1)锻压温度大概是900~1000℃?是不是温度太高了? 模具使用前没有经过充分预热也有可能容易开裂。模具设计不合理也有可能容易开裂。 将模具的回火温度提高一些,缩小和实际锻压温度的差距,回火实际长一些。

2)综合考虑必要的时候要做下金相,才能基本判断原因的哦。

 模具表面有软点产生原因及预防?

产生原因:

1)模具在热处理前表面有氧化皮、锈斑及局部脱碳。

2)淬火加热后,冷却淬火介质选择不当,淬火介质中杂质过多或老化。

预防措施:

1)模具热处理前应去除氧化皮、锈斑,在淬火加热时适当保护模具表面,应尽量采用真空电炉、盐浴炉和保护气氛炉中加热。

2)模具淬火加热后冷却时,应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对长期使用的冷却介质要经 常进行过滤,或定期更换。

 模具热处理前组织不佳?

材料组织不好产生原因:

1)模具钢材料原始组织存在严重碳化物偏析。

2)锻造工艺不佳,如锻造加热温度过高、变形量小、停锻温度高、锻后冷却速度缓慢等,使锻造组织粗大并有网状、带状及链状碳化物存在,使球化退火时难以 消除。

3)球化退火工艺不佳,如退火温度过高或过低,等温退火时间短等,可造成球化退火组织不均或球化不良。

预防措施:

1)一般应根据模具的工作条件、生产批量及材料本身的强韧化性能,尽量选择品质好的模具钢材料。

2)改进锻造工艺或采用正火预备热处理, 来消除原材料中网状和链状碳化物及碳 化物的不均匀性。

3)对无法进行锻造的碳化物偏析严重的高碳模具钢可进行固溶细化热处理。

4)对锻造后的模坯制定正确的球化退火工艺规范,可采用调质热处理和快速匀细 球化退火工。

5)合理装炉,保证炉内模坯温度的均匀性。

 模具淬火后组织粗大,使用时将会使模具产生断裂,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产生缺陷的原因:

1)模具钢材混淆,实际钢材淬火温度远低于要求模具材料的淬火温度(如把 GCr15 钢当成3Cr2W8V 钢)。

2)模具钢淬火前未进行正确的球化处理工艺,球化组织不良。

3)模具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

4)模具在炉中放置位置不当,在靠近电极或加热元件区易产生过热。

5)对截面变化较大的模具,淬火加热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在薄截面和尖角处产生过热。

预防措施:

1)钢材入库前应严格进行检验,严防钢材混淆乱放。

2)模具淬火前应进行正确的锻造和球化退火,以确保良好的球化组织。

3)正确制定模具淬火加热工艺规范,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4)定期检测和校正测温仪表,保证仪表正常工作。

5)模具在炉中加热时应与电极或加热元件保持适当的距离。

  Cr12MoV 钢制造冷模具应如何进行热处理?

高硬度高耐磨高韧性优化处理:980~1200℃加热淬火,油淬(机油)400 ℃回火一次,240 ℃回火一次,HRC57~61,超耐用不崩刃。

 H13模具钢热处理后出现裂是什么原因,淬火温度是1100 ℃,放在油中冷却?

可以进行金相分析,看表面是否有材料是否有脱碳现象,开裂的话一般都是脱碳引起,H13 一般都是做挤压模,对材料的硬度要求不是很高,你用的是不是真空 炉建议用 1030~1050℃试下。.

 模具的导柱导套通常采用什么材料?采用何种热处理,达到怎样的性能要求?

1)在内地用45#碳素结构钢或碳素工具钢,热处理淬火硬度 HRC45 左右,达不到HRC58~62,就是到了那么高,很易断。

2)一板高要求的是用SKD61或SKD11和H13等热处理淬火硬度HRC51左右。

⑯ 模具制造中热处理的用途?怎样应用?

问题补充:是不是模板加工好以后进行热处理,主要是哪个环节?

模具制造中热处理的作用: 提高硬度、耐磨性,从而提高其寿命;强度加强,变形减小,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精度稳定性。

 模具的失效原因分析?

金相检验材料失效大部分是由断裂、磨损和变形而引起,其主要原因是热处理不当和模具加工不良。因此,合理选择材料、正确制订热处理工艺,提高热处理质量,对于延长模具使用寿命起着关键作用。模具热处理包括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热处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模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强度、塑性和韧性的合理配合。

 Cr12mov 模具钢热处理后出现一块一块的掉的原因?

1)你可能是在淬火时,超过温度太多,过热,造成晶粒粗,脱碳严重,马氏体粗大,断口粗晶,韧性、塑性低。

2)加热温度过高、保温时间过长,造成材料表面脱碳严重,组织晶粒粗大、 结合力差,塑性显著降低。

建议:校对加热设备;调整淬火、回火温度和时间;做试样热处理工艺试验,进行必要性能测试分析

 盐浴热处理的优点?

盐浴热处理优点

受热均匀变形量小,少无氧化脱碳,加热快,能很快转变工件内部组 织结构,保温性能和加热均匀性能好,可以进行固溶处理加热,适用性广泛,可进行近乎无氧化的出货处理等。

盐浴热处理缺点:

工作环境恶劣,对工件有一定腐蚀,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工作空间尺寸和 功率来讲,功率较大,尺寸较小。而且废盐对环境有些污染,如果客户有对无氧化有较高要求的话可以考虑,成本一般情况。

 检验热处理效果用什么方法?

简单的检查表面硬度。准确的破检:检查淬硬层深、心部硬度、淬火金相组织等级、调质金相组织等级。淬硬层深临界硬度值=淬火硬度最小值 X0.8。

21、模具材料深冷处理的作用有哪些?

材料在深冷处理是淬火后工件冷却过程的延续,在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冷作模具钢和高速钢、轴承钢,冷作模具和模具配件都有深冷技术应用的案例。深冷将会改变一些相关机械性能,主要作用如下几点: 提升工件的硬度及强度,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提高工件的耐磨性,提高工件的冲击韧性,改善工件内应力分布,提高疲劳强度,提高工件的耐腐蚀性能。

22、热处理后线割开裂是模板的问题还是热处理的问题?

1)有的人认为是热处理的问题。因为没有经过热处理的钢进行线切割是很难开裂的,线切割开裂是因为切割时出现应力集中。因此热处理时不光要达到热处理要求的硬度还必须消除内应力。消除内应力的关键就是回火的温度和回火的时间。若回火温度太底,回火时间再长内应力也无法消除;若回火温度太高,虽然消除了应力,但却不能达到要求;若回火温度合适,但回火时间太短,应力也无法完全消除。因此热处理后线切割开裂的关键是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的控制。

2)热处理后线切割开裂这种情况比较复杂,有模具淬火后回火不充分的可能,也有模具锻造时存在缺陷的可能。如果是一般的碳钢模具,回火不充分是主要原因,需要优先考虑,对高合金模具来说,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存在缺陷,如杂质、 碳化物偏析等情况,这些需要高倍金相检测才能判断。

23、Cr12MoV热处理爆裂原因有哪些?

1)冷却介质是否冷却过快(不能用盐水,水剂等)

2)淬火前,可能没有退好火,造成内应力过大

3)材料冶金不好(非金属夹杂物,带状组织,共晶碳化物)

4)淬火时,炉温升的过快

5)没有及时回火

24、什么是非热处理强化?

表面处理:如镀硬铬,增加零件的耐磨性;

喷丸强化:用于承受交变应力下工作的零件,可以大大提高疲劳强度;

滚压:利用滚压工具在常温状态下对零件表面施加压力,使金属表面产生塑性变形,修正金属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提高表面光洁度,提高零件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和硬度。

未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的判别

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  钱华新

 

理化检验中金相分析检验技术人员热处理工艺技术指导的基础知识,各位检验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好热加工工艺,就能够应用好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该材料由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和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与培训指导老师进行组织汇编,供理化检验金相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提高教程。

未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如何来进行认定

先共析铁素体 proeutectoid ferrite):

钢铁材料的本意是低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从高温慢冷下来之际,在发生共析相变(共析转变)之前析出的铁素体。由奥氏体晶界首先析出(转变温度约770℃~680℃)。一般情况下,呈细条状分布在奥氏体晶界,有时也呈条块状。

未溶铁素体:

我们严格说,在材料通过热处理淬火后保留下来的未溶铁素体应是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未溶解或新产生的铁素体。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的原始组织中的铁素体因为加热温度低或保温时间短而未完全溶解,在淬火后保留下来;二是亚共析钢在两相区加热所产生的新铁素体同样会在淬火后保留下来。

未融一般呈孤立的块状,也有人称之为岛状,可以是在晶内,也可以是在晶界,形态比小

先共析铁素体一般呈链状或条状,分布于晶界,形态比大。

1, 对于低碳/低合金渗碳钢来讲,渗碳淬火后组织中未溶铁素体形态应为:杆状或不等轴的块状。
2 ,判断先共析铁素体和未溶铁素体还要观察周围的基体组织才能正确判别。对于渗碳淬火工件,淬火温度较低使用热油时,心部铁素体形态有时就较难判别。难点在于特殊情况下,基体组织中出现低碳马氏体+托氏体+少量块状铁素体+少量针状铁素体,我们只能判断块状铁素体是淬火前就存在的,简单从形态上不好判断针状铁素体是降温淬火析出还是是未溶。

对于调质件,先共析铁素体一般呈链状网状或条状,分布于晶界,使晶界弱化。先共析铁素体的存在对材料的冲击影响最大,很容易导致力学性能不合格。

总之,我们学习如何判定未溶还是先共析铁素体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热处理的工艺生产,避免产生不良品。

如果是未溶铁素体:那么在生产中就应该适当提高淬火加热温度或者延长保温时间以避免;

如果是先共析铁素体:那么就围绕提高介质的冷却性能来解决。  

材料:42CrMoA   

组织:回火索氏体+先共析铁素体

此样品中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成是由冷却过程中冷速慢,A1-A3线中停留时间久所导致,未快速通过此区域,发生共析相变之前析出了铁素体。 

      

  材料:40Cr

组织:索氏体+铁素体

此件加热温度不足或保温不够导致块状铁素体未完全奥氏体化,淬火后保持了块状铁素体形态。这样组织性能很难合格。调质件避免出现此种组织形貌。此种组织多见于原材料中存在魏氏组织后淬火后形貌。

  

 

但合理控制的未融铁素体的含量和形态可显著提高工件的韧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这就是同仁们常用的亚温淬火工艺。亚温淬火以后咱们单独学习。

下面是专家和培训辅导老师收集的两种铁素体的诸多金相图片,考考您的眼力能不能很好的判别了呢?

先共析铁素体 (proeutectoid ferrite):本意是低于共析成分的奥氏体,从高温慢冷下来之际,在发生共析相变(共析转变)之前析出的铁素体由奥氏体晶界首先析出(转变温度约为770℃~680℃)。一般情况下,呈细条状分布在奥氏体晶界,有时也呈块状非共析钢在珠光体转变之前析出先共析相的转变称为先共析转变。要想知道什么是先共析铁素体,需要知道什么是先先共析相先共析铁素体形成网状的条件一般是: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奥氏体晶粒粗大,冷却速度较慢。所以,对于淬火这种冷却速度很快的转变,不会出现网状的先共析铁素体。 

 

  

  所谓先共析铁素体是针对亚共析钢来说的,就是一些低C钢,低合金钢,比如Q345,20CrMo等等,在发生共析转变(A-F+C)前,由于其含碳量还未到达共析点的含碳量,就需要先析出一部分F来提高C含量(让自身能量降低,而且析出F既符合热力学也符合动力学要求),在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之前,先发生析出铁素体的过程,这个过程析出的铁素体就是先共析铁素体,亚共析钢的缓慢冷却转变产物为共析反应创造条件具有亚共析和过共析成分的合金,在发生共析转变前,总是随着温度的降低,先析出构成共析转变产物的某一相,先析出的相叫先共析相,如亚共析钢中的先共析铁素体和过共析钢中的先共析渗碳体。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先共析相的形态有块状、网状和魏氏组织三大类。

参考文献: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学报。

2.江苏理化无损检验通讯杂志。

 

简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无锡市梁溪区黄巷街道办事处 陈燕峰

【摘要】对于一个研发技术的企业而言,要想在市场中谋生存,只有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知识产权形成有效地保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公司做如下工作。

一、对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

公司的业务活动可能涉及到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版权)、商业秘密、域名等。因此建议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

1、公司可指派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列出明细,建立档案。

2、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

3、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如中外专利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外标准数据库等,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研究造成对公司资本的浪费,也可避免造成对其他知识产权人的侵权。

4、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公司利益。知识产权覆盖面很广,在签订合同或遇到纠纷时,有的情况下主张一项权利往往难以有效保护公司的权益,这时需将几种权利综合起来行使,往往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1、公司在分析成本与预期收益的基础上,对于可能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域名等,应第一时间聘请专业的代理机构进行申请,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利益。在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的权属、使用范围、期限、后续研发成果的分配等做详细规定,签署相关法律文件。

2、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1)计算机软件版权的保护:

虽然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中国公民和单位对其所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均依照本条例享有著作权。但同时该条例第二十四条又规定: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办理软件著作权的登记,是根据本条例提出软件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者诉讼的前提。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软件著作权有效或者登记申请文件中所述事实确实的初步证明。所以为更好地保护公司计算机软件的版权,公司应该将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办理软件著作权的登记,从而避免在产生纠纷时因无法提供有力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2)专利技术的保护:

在研发新技术前,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查询,看别人是否已有这类技术,或它是否侵犯别人的专利权,避免盲目上项目。

在决定研发后,应与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规定在研究中获得的技术成果归公司所有,技术人员离职时不得带走有关技术资料,离职后一段时间内亦不得从事与原单位工作相同、近似或有竞争性的工作。建立档案,保证对技术上的进展有完整记录。

在开发阶段完成后,聘请专利代理人开始申请专利。

如果发现别人在后也申请了类似专利,应可利用公司的在先权利申请他人的这个专利无效。若发现他人使用自己的专利技术,应及时对侵权人、侵权行为发生地和侵权规模、侵权所得或公司所受到的损失进行调查、取证。

公司在与其他单位合作过程中,根据合作内容的不同,对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使用及收费,应及时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

3)商业秘密的保护:

A、确定商业秘密

首先通过分析企业成本与预期收益来确定商业秘密的类型,然后确定哪些商业秘密纳入保护范围,并以何种力度进行保护。

B、采取系统有效的措施

对于已经确定进行保护的商业秘密,建议分成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a、将需要保护的商业秘密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使企业中全面掌握商业秘密的人员数降至最低。

b、根据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将商业秘密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员工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级也不同,使员工身上所附的保密义务也不尽相同。

c、对于技术信息价值维持时间较长的商业秘密,应对涉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与之签订保密协议及竞业禁止协议,使之有较长时间的保密义务。反之,对于一些经营信息,特别是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的,除特别重要确有必要加以保存的,一般不需要对此进行专门约定保密义务。

C、制定相关涉密制度

企业内部:

a、建立保密规章制度,严格限制涉密知悉范围

b、与员工签订协议,培养保密意识:要让涉密人员熟知所涉及的商业秘密的范围、性质,并对具体内容做详尽规定,必要时应该形成书面文字,在员工已知悉涉密信息并对其进行保密培训后签署知悉文件,作为日后产生泄密纠纷时诉讼的有力证据。

企业对外:

a、企业与他人谈判合作事宜时,如果涉及到有关商业秘密,无论将来是否合作,都应该要求谈判各方对于涉密信息进行保密。

b、企业与他人订立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对方应对何种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保密期限多久,违约责任如何承担。以免将来出现问题时没有证据。

D、出现泄密情况

如果出现泄密事件,一定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必要时应聘请公证人员对证据进行公证,注重收集相关材料及证人证言等,尽快聘请律师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争取使企业损失降至最低。


  球墨铸铁的一般常规热处理

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    钱华新

 

热处理知识金相检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础,各位检验检测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好热加工工艺,就能够应用好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该材料由无锡国信质量检验技术研究院和无锡市理化无损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与培训指导老师进行组织汇编,供理化检验金相检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提高教程。

除了可锻铸铁球墨铸铁退火将渗碳体分解为团絮状石墨外,铸铁的热处理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改变基体组织,改善铸铁性能,二是消除铸件应力。值得注意的是:铸件的热处理不能改变铸件原来的石墨形态及分布,即原来是片状或球状的石墨热处理后仍为片状或球状,同时它的尺寸不会变化,分布状况不会变化。

 一、时效 

铸造过程中铸铁件由表及里冷却速度不一样,形成铸造内应力,若不消除,在切削加工及使用过程中它会使零件变形甚至开裂。为释放应力常采用人工时效及自然时效两种办法。将铸件加热到大约500~560℃保温一定时间,接着随炉冷取出铸件空冷,这种时效为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是将铸铁件存放在室外6~18个月,让应力自然释放,这种时效可将应力部分释放,但因用的时间长,效率低,已不太采用。

 二、改善铸铁件整体性能为目的热处理 

为改善铸铁件整体性能常有消除白口退火,提高韧性的球墨铸铁退火,提高球墨铸铁强度的正火、淬火等。

 1、消除白口退火 

普通灰口铸铁或球墨铸件表面或薄壁处在铸造过程中因冷却速度过快出现白口,铸铁件无法切削加工。为消除白口降低硬度常将这类铸铁件重新加热到共析温度以上(通常880~900℃),并保温1~2h(若铸铁Si含量高,时间可短)进行退火,渗碳体分解为石墨,再将铸铁件缓慢冷却至400℃-500℃出炉空冷。在温度700-780℃,即共析温度附近不宜冷速太慢,以便渗碳体过多的转变为石墨,降低了铸铁件强度。

2、提高韧性的球墨铸铁退火 

球墨铸铁在铸造过程中此普通灰口铸铁的白口倾向大,内应力也较大,铸铁件很难得到纯粹的铁素体或珠光体基体,为提高铸铁件的延性或韧性,常将铸铁件重新加热到900-950℃并保温足够时间进行高温退火,再炉冷到600℃出炉变冷。过程中基体中的渗碳体分解出石墨,自奥氏体中析出石墨,这些石墨集聚于原球状石墨周围,基体全转换为铁素体。若铸态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基体,以及球状石墨组成,为提高韧性,只需将珠光体中渗碳体分解转换为铁素体及球状石墨,为此将铸铁件重新加热到700-760℃的共析温度上下经保温后炉冷至600℃出炉变冷。 

3、提高球墨铸铁强度的正火 

球墨铸铁正火的目的是将基体组织转换为细的珠光体组织。工艺过程是将基体为铁素体及珠光体的球墨铸铁件重新加热到850-900℃温度,原铁素体及珠光体转换为奥氏体,并有部分球状石墨溶解于奥氏体,经保温后空冷奥氏体转变为细珠光体,因此铸件的强度提高。

 4、球墨铸铁的淬火并回火处理 

球墨铸造件作为轴承需要更高的硬度,常将铸铁件淬火并低温回火处理。工艺是:铸件加热到860-900℃的温度,保温让原基体全部奥氏体化后再在油或熔盐中冷却实

无损检测培训
食品检验培训
计量检验培训
质量检验工程师培训
焊接工程师培训
锻造工(检验)培训
热处理(检验)培训